一、总则

为保障乒乓球运动参与者的安全,规范乒乓球场地建设标准,特制定本规范。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室内外乒乓球场地的规划、设计与建设,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场地布局与安全防护设施配置,最大限度降低运动伤害风险。
二、场地周边安全距离要求
1. 端线后方安全距离
标准乒乓球台端线后方应预留不少于2.5米的安全区域。该区域应保持平坦、无障碍物,确保运动员在后退击球时有足够的缓冲空间。
2. 边线外侧安全距离
乒乓球台两侧边线外应各预留不少于1.5米的安全区域。双打比赛场地边线外侧安全距离应增加至不少于2米。
3. 场地间安全间距
多个乒乓球台并列摆放时,相邻球台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3米。如场地条件有限,至少应保证2.5米的间距,并应在中间设置隔离设施。
4. 场地与墙体距离
乒乓球台与周边墙体或其他固定障碍物的距离应不少于2米。如因场地限制无法满足此要求,必须在相应位置安装防护设施。
三、防护设施规范
1. 地面防护
乒乓球场地地面应使用防滑材料铺设,推荐使用PVC运动地板或专业乒乓球地胶。地面摩擦系数应在0.4-0.6之间,既能保证运动员移动的灵活性,又能提供足够的防滑保护。
2. 周边隔离设施
场地周边应设置高度不低于75厘米的隔离挡板,推荐使用软质材料的移动式挡板系统。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,无尖锐棱角,其抗冲击性能应能有效缓冲乒乓球撞击。
3. 照明防护
场地照明设备应安装防眩光装置,灯具最低点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3米。所有照明设备都应配备防碎保护罩,防止因意外击打导致灯具破碎。
4. 紧急疏散通道
每个乒乓球场地都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.2米的紧急疏散通道,通道必须保持畅通,不得放置任何物品。通道地面应有明显的标识线。
四、安全标识要求
1. 警示标识
在场地周边明显位置应设置"注意安全"、"小心地滑"等警示标识。标识应采用反光材料制作,确保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仍清晰可见。
2. 距离标识
应在安全距离边界处设置明显的界线标识,推荐使用不同颜色的地胶或贴线进行区分。
3. 应急指示
在场地入口处及各个显要位置应设置应急疏散指示图,标明安全出口、急救设备存放点等信息。
五、维护与管理
1. 日常检查
场地管理人员应每日检查防护设施的完好程度,及时发现并修复损坏的挡板、地胶等设施。
2. 定期维护
每季度应对所有防护设施进行全面检查,包括测试挡板的缓冲性能、检查地面防滑效果等。
3. 使用管理
严禁在安全距离区域内放置任何物品,确保安全区域始终保持畅通。场地使用高峰期应安排专人进行安全巡查。
六、附则
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。各乒乓球场地运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,在不低于本规范要求的前提下,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细则。对于现有不符合本规范的场地,应限期进行改造完善。
本规范最终解释权归乒乓球运动管理机构所有。
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